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着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根据学校有关工作通知要求,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基层教学组织开展业务集中学习。
3月4日下午,德育教研室在教学办公楼120办公室集中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活动,并进行了研讨交流。通过学习,老师们认识到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进一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月4日,马原教研室在教学办公楼101室进行业务集中学习,教研室主任孙凤兰主持会议,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孙凤兰带领教师们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三个方面详细地进行了学习。教师们一致表示,《纲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此外,马原教研室的教师们认真学习了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孙凤兰从三大目标、五大任务、三大保障重点概括了方案的内容,解读了江苏省教育厅下一步的重点举措。教研室的教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助推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动能。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正在给高等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积极抢占新发展机遇,推动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教材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促成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以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教育。
3月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教学实验楼121办公室开展业务集中学习。学习由教研室主任渠彦超主持,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了本次学习。渠彦超领学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意见认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尤其是,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今后教研室工作指明了方向。《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的学习,为今后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条件。渠彦超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把文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来,不断提升教育数字化书评。张春梅和华楠老师分别作了发言,都表示还要继续学深悟透上述两个文件精神,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德育教研室学习现场
马原教研室学习现场
马列教研室学习现场
文:朱晓林、渠彦超、孙凤兰
图:朱晓林、孙凤兰、华楠
审核:石红霞